分類: 全球新聞
日經亞洲:中國若侵臺恐演變為持久戰 對美國較有利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專家分析,有愈來愈多的美國政治決策者意識到,中國如果侵犯臺灣,美國與中國的對抗可能曠日費時,而這種情況對美國有利。
政治學者雷曼(Iskander Rehman)在剛發佈的新書「替持久戰準備」(Planning for Protraction,暫譯)中預測美中衝突時間將會拉長。他的研究部分由五角大廈淨評估辦公室(Office of Net Assessment)資助。
他在書中寫道,「儘管冷戰後的軍力規劃和防衛理論更傾向於時間較短、更強烈,且更局部的戰爭,但有愈來愈多觀察家警告,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如此龐大、富有且軍力強悍的歐亞巨人,武裝衝突可能會演變成持久戰,也會是一場艱苦的消耗戰。」
雷曼告訴「日經亞洲」,這種持久戰的結果將取決於3個核心要素:軍隊的戰鬥力與適應力;國家的社會經濟實力與彈性;以及這個國家的盟友經營和大戰略。他表示,「基於這3個核心要素,針對華府和北京詳細比較分析下來,美國似乎處於比較利於最終獲勝的地位。」
日經亞洲指出,由於五角大廈資助雷曼的研究,顯示美國也在考慮出現持久戰的可能性。
保守派智庫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克拉克(Bryan Clark)表示,美國政府內部針對與中國的持久戰有愈來愈多討論,以及相比於北京,持久戰在多大程度上會對美國有利。
克拉克說,「這大概會對美國比較有利。」他補充道,「最近數十年來,持久戰已經變成美國軍隊的常態。一但我們開始戰鬥,往往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20年後有一方放棄爲止。」
他表示,中國沒有辦法維持正在烏克蘭進行的那種戰爭。
克拉克表示,「中國的工業或許可以,但政治和經濟體系行嗎?雖然這和遠在1萬英里之外打仗相比是另一回事,但對中國來說,這會影響他們貿易所需要的海上運輸,他們能夠忍受外海如此混亂多長時間?」
他也表示,如果這是預期的路線,那麼美國應該打造機制來支持長期行動,削弱北京擊出的第一拳最爲關鍵。「我們必須有能力立刻阻止他們發動侵略。」
諷刺的是,「持久戰」或者稱「人民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開創元老毛澤東當年在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時的標誌性戰略。不過,雷曼表示,現在的中國面臨嚴峻的經濟逆風,包括人口等結構性挑戰,使得中國難以維持對政權合法性極爲重要的經濟成長水準。
他表示,與此同時,美國從「有利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相對健全的人口結構、在全球難以與其相比的盟友和基地網絡,加上最新出現的能源出口者地位」,都證明了美國的實力。
但雷曼表示,在中美競賽當中,有2個面向需要華府給予極大且立即的關注,首先是中國原始的工業實力,以及龐大的軍事建設規模;其二是不斷進展的中俄協約關係。
另一個外卡則是美國的國內政治。美國外交政策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今年一份臺海戰爭兵推顯示,共軍如果2026年犯臺,美國在3周作戰裡會陣亡約3200人,相當於在伊拉克與阿富汗作戰20年的一半人數。
CSIS表示,「這種突然且龐大的損失,將會使不習慣有重大軍事損失的美國民衆感到震驚。」
退休美國情報官員、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則表示,2024年美國大選的共和黨可能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提出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可能對臺灣構成一大風險。
他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他們不喜歡有人搭便車,而臺灣過去被很多人認爲是搭便車的。」如果美國在2024年選出一個喊着「美國優先」的總統,將使臺灣面臨風險。
2024年全球5場關鍵選舉 將形塑世界秩序
美國前總統川普(右)、現任總統拜登(左)。圖/美聯社
每年收掉逾6百家!未來15年內恐找嘸中藥行 業界盼推制度阻凋零
前美國總統川普能否再度入主白宮?俄羅斯總統蒲亭連任6年是否將面臨挑戰?答案都在明年的大選。明年全球將舉行5場重大選舉,最後的結果恐將形塑世界秩序。
明年全球有一半的地區將舉行選舉,而有大約30個國家將選出總統。以下是法新社彙整5場外界關注的關鍵選舉。
● 川拜再戰
2024年11月5日美國選民將投票選出美國第60位總統, 拜登若勝選將執政到86歲高齡。
牛仔褲市場其實沒變小!昔日「紡織股優等生」年興為何走到關廠無言結局?3大致命失算「賣1件賠1件」
民調顯示,美國多數選民認爲經常失言的民主黨籍總統拜登(Joe Biden)年齡太大不適合擔任三軍統帥,而可能成爲拜登對手川普(Donald Trump)現年77歲也不遑多讓。
儘管多起官司纏身,川普在共和黨內總統提名人選聲勢依舊領先。
● 普亭放眼連任6年
普亭統治俄羅斯已長達23年。普亭於2020年推動修憲讓他理論上得以掌權到2036年,可望成爲比史達林(Joseph Stalin)在位更久的統治者。
在對烏克蘭的戰爭被用來作爲拘禁或讓異議份子與反對人士噤聲的藉口下,普亭若決定明年3月競選連任,俄羅斯料無人出面挑戰。
普亭宿敵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正在嚴峻的流放地監獄服刑。
另一名可能的挑戰者俄羅斯籍前烏克蘭分離主義勢力領袖、民族主義評論家葛金(Igor Girkin)。他宣佈有意競選,但也被打入大牢,出獄遙遙無期。
● 莫迪的權力大戲
明年4至5月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將有近億選民將投票選舉。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他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將尋求第3個任期。
批評人士表示,莫迪的政治生涯和成功奠基於國內10億多印度教徒的支持,以及煽動對國內大量穆斯林少數族羣的敵意。
儘管在他治下,公民自由受到打壓,但他競選聲勢明顯看好。
印度今年8月成爲繼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之後,全球第4個成功登月的國家。印度還計劃2040年以前送太空人上月球。
● 歐盟的民粹主義者考驗
來自歐洲聯盟(EU)27個國家的4億多合格選民明年6月將選出720名歐洲議會議員。
在荷蘭本月大選,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領導的反伊斯蘭、反歐盟的極右派自由黨(PVV)成爲贏家,以及去年義大利大選,梅洛尼(Giorgia Meloni)領導的極右派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贏得選舉後,歐洲議會的選舉將是對右翼民粹主義者的考驗。
法國極右派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歐洲議會議員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在臉書發文寫道:「2024年6月放馬過來。」
以哈戰爭、太空競賽及好萊塢罷工 法新社盤點2023年10大國際要事
● 墨西哥首位女總統?
墨西哥執政黨「國家復興運動黨」(MORENA)已提名墨西哥市前任女市長薛恩鮑姆(ClaudiaSheinbaum)爲明年6月總統大選候選人。反對派聯盟則是提名來自商界、直言不諱的原住民女性參議員加維斯(Xochitl Galvez)爲明年總統大選候選人。
《美股》分析:对Fed坏消息就是好消息;标普牛市到? 大摩花旗看衰
墨西哥北部新利昂州(Nuevo Leon)年輕州長賈西亞(Samuel Garcia)最近也宣佈將參選。
初期民調顯示,薛恩鮑姆強力領先。
娛樂通膨 美運動賽事票價飆
美國整體通膨持續降溫,但運動賽事的票價卻比一年前飆漲25%,背後推手是「娛樂通膨」(funflation)。(美聯社)
儘管美國的整體通膨持續降溫,但運動賽事的票價卻比一年前飆漲25%,背後的推手是「娛樂通膨」(funflation)。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數據,今年秋季觀看運動比賽的費用飆升,使得比賽門票成爲「娛樂通膨」(funflation)的最新推力。經濟學家用這個術語來解釋賽事活動的標價不斷上漲,因爲消費者渴望重拾在新冠疫情期間失去的體驗。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今年10月體育賽事門票價格較去年同月上漲25.1%,在構成這項通膨指標的數百項類別中,漲幅最大;相形之下,10月整體CPI僅年增3.2%,相對溫和。
聖十字學院教授兼體育經濟學家馬西森表示:「休閒和酒店業都看到了這一點。」「人們正在重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願意花很多錢。」馬西森說,球賽門票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動態定價模式的使用與日俱增。
這些結構使售票平臺根據任何特定時刻的活動需求,調漲或調降門票價格。但馬西森也說,去年的基期太低,是25.1%漲幅令人咋舌的主因之一。2022年各球隊大幅調降門票價格,以吸引已習慣在家觀看比賽的球迷。
許多經濟學家和銀行家表示,在經歷了幾年疫情導致的關閉或打打停停之後,人們正在花錢購買在封鎖或疫情期間可能錯過的觀賽體驗。不只運動賽事如此,音樂巨星泰勒絲和碧昂絲的巡迴演唱會門票同樣非常搶手。據研究公司QuestionPro,泰勒絲的「時代巡演」估計使消費者支出約50億美元(包括旅行、商品、食品等),每場演唱會每位觀衆的平均花費約爲1,300美元。
與此同時,碧昂絲的演唱會估計已創造了45億美元的收益。
臺灣媽跨海赴星 搶攻撈魚生必殺技
臺灣媽媽邱薇弘(中)腦筋動得快,將廚房好幫手刨絲刀跨海新南向,傾囊相授星國媽媽DIY必殺技,頃刻間刨出紅白蘿蔔絲的魚生基本配料,生意超紅火。中央社記者黃自強新加坡攝 106年1月14日
撈魚生是新加坡春節家戶必備習俗,臺灣媽媽腦筋動得快,將廚房好幫手刨絲刀跨海展售,傾囊相授星國媽媽DIY必殺技,頃刻間刨出紅白蘿蔔絲的魚生基本配料,生意超紅火。
新加坡牛車水年貨大街,是星國每逢春節前的重要市集,不僅有盛大的點燈儀式,這裡的南北乾貨種類齊全,總是吸引華人地區搶攤銷售各式年貨。
臺灣旅人如果走進年貨大街,總是能發現熟悉的臺灣花生、年糕、柑橘等年貨現身年貨大街市集。
不過,今年牛車水年貨大街市集很特別,一名臺灣媽媽邱薇弘極具「阿甘」精神,雖無法用英文和逛市集的星國人和外國旅客溝通,仍有如神助般透過俐落的臺灣夜市叫賣口吻,以及超親切的國臺語雙聲帶,讓即便是外國旅人也駐足圍觀,看看這位臺灣媽媽到底是在賣什麼。
從臺灣夜市擺攤起家的邱薇弘,跑遍臺灣各大夜市,身經百戰,也從中累積無數的銷售技法,她今年決定跨海到星國搶攻臺灣媽媽的廚房好幫手削皮刀、刨絲器、卷花器市場,沒想到業績強強滾。
邱薇弘看準撈魚生是新加坡春節家戶必備習俗,由於新加坡餐廳大多數的魚生多使用白蘿蔔絲、紅蘿蔔絲、酸柑醬、柚子、魚肉等配料組合而成,即便「撈魚生」配料或因福建或潮汕特色各有千秋,白蘿蔔絲、紅蘿蔔絲仍是最重要的基本款。
因此,如能自行DIY即能輕易做出便宜又衛生的紅白蘿蔔絲配料,不必上餐館人擠人。
邱薇弘的方式果然奏效,讓小兵也能立大功,即使英文不通,但她親自操作示範,讓小小攤位前人潮不斷,除了華人社羣之外,甚至不乏印度、馬來社羣及外國旅人購買這個小玩意,試試DIY撈魚生配料。1060114
感恩節值得慶幸的國際10大事 美國「這3事」受矚目
美國總統拜登(右)20日在白宮舉行的儀式中赦免兩隻火雞。今年十件值得慶幸的國際事件發展,讓衆人得享歡樂的感恩節。(美聯社)
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又來臨,回首2023年,至少有十件美國及國際事件發展值得感恩,若不是這些發展,全球局勢可能更糟糕。
經濟衰退尚未襲美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歐瑟士說,值得感恩的第一件事,是美國經濟尚未變得死氣沉沉,年初投資人擔心聯準會(Fed)一連串猛烈升息可能把經濟推入衰退深淵,但這夢魘至今尚未成真。原因不一而足,從消費者仗着疫情期間的儲蓄支出不輟、Fed決策者謹慎行事、到僱主避免裁員,都有助延緩景氣下沉。
央行升息停止
全球央行因應嚴重程度不一的通膨,貨幣政策趨於分歧,但現在央行貨幣政策再度趨於一致,而這一回的利率走向是往下走。德意志銀行分析世界各地81個央行的利率行動發現,今年10月降息的央行數目超越升息的央行,是2021年來首見。彭博經濟學家指出,通膨緩和而衰退風險升高,美、歐、英央行的升息循環可能已結束。整體而言,全球未來一年降息的央行仍可望多過升息的央行。
美元不再勁升
Fed展現「鷹」姿和美國公債殖利率竄升,使追蹤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走勢的美元指數(DXY)今年意外勁揚。其他國家可能因此遭殃,因爲美元融資成本更貴,金融情勢也縮緊了。所幸,最近美國財政部宣佈小幅縮減美國長期公債的發行量、引導美元回軟,令人鬆一口氣。
美國政府沒關門
新任衆院議長強生化解了聯邦政府關門恐將抑制成長並重創美國債信評等的疑慮,美國總統拜登已簽署臨時支出法案,讓政府到2024年初都有經費正常運作,儘管政府1月局部關門的風險仍高,至少未來幾周投資人可放心。2024是美國總統大選年,政壇局勢可能詭譎多變;但就眼前而論,局勢大致平靜,協助安撫美國公債市場。
義大利未脫歐
政治光譜屬極右派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妮上臺,起初令金融市場不安。義大利長久以來老是牴觸歐元區財政赤字規定,又有揹負鉅債和銀行體系羸弱的問題,因此歐洲其他國家對梅洛尼執政恐帶領「義大利脫歐」的展望憂心忡忡。但目前爲止,最糟情境並未發生。信評機構穆迪日前表示,不會調降義大利債信評等。
減重藥市場大增
抑制食慾的新一代減重藥物大受歡迎,連億萬富豪馬斯克也表示,斷食和減肥藥Wegovy助他鏟肉。這類藥品包括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的Ozempic和Wegovy,以及禮來藥廠(Eli Lilly)的Mounjaro和Zepbound。諾和諾德的美國存託憑證(ADR)今年來漲幅超過50%,禮來年初迄今股價漲幅逾60%。投資人樂觀預期,到2030年,減重藥市場規模可望衝上1000億美元。
中國避開明斯基時刻
中國即使不動產開發商債務危機連環爆,消費者照樣買東西,金融體系也照常運作。從2021年9月大型恆大集團(Evergrande)陷入麻煩以來,擔心中國即將遭遇「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債臺高築得難以爲繼終致崩垮,例如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倒閉。中國當局決定,避免資產市場崩潰比成長最大化更重要。
通膨重返日本
過去30年來,日本陷入通貨緊縮泥淖無法自拔,即使已故前首相安倍晉30年前射出「安倍經濟學」三箭,也未能力挽狂瀾。不過,新冠疫情似乎促成安倍達不到的事:核心通膨率回升到40年來最高水準。
這意味日本終結長年的負利率,日本銀行(央行)也就無需再幹預債市,終於能把日銀貨幣政策逐漸導回常軌。
汽油價格回落
近來油價下跌,在大型產油國致力減產、兩場戰爭(俄烏戰爭和加薩戰爭)可能擾亂油市之際,這市況顯得怪異。汽油價格隨之回落,根據Bespoke投資集團的數據,今年從9月勞工節到感恩節,美國汽油價格跌了13.5%,跌幅明顯大於平均值。
新冠變種「Pi」未現跡
兩年前的此時,震撼全球的大新聞是南非發現新冠新變異株,稱爲「Omicron」,後來掀起又一波染疫潮。按慣例,「Omicron」之後的下一個字母輪到「Pi」,但至今還沒必要以此命名新的變種。
拜登到南特基島過感恩節 孫女PO海邊戲水合照
美國總統拜登的孫女娜歐蜜(Naomi)今天在社羣媒體上傳與家人於麻薩諸塞州南特基島(Nantucket)海邊戲水的合照,歡慶感恩節。(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的孫女娜歐蜜(Naomi)今天在社羣媒體上傳與家人於麻薩諸塞州南特基島(Nantucket)海邊戲水的合照,歡慶感恩節。
法新社報導,拜登或許近來民調往下滑,但81歲的他老當益壯,不怕與家人一起往下跳。
娜歐蜜在舊稱推特(Twitter)的社羣平臺X上寫說:「一年一度的拜登家族北極熊跳水(polar bear plunge),感恩節快樂!」
娜歐蜜上傳的合照中可見每個人肩上披着條紋毛巾,她的父親韓特(Hunter Biden)抱着小兒子。
白宮證實20日剛過81歲生日的拜登參加了冷颼颼的家族冬泳活動。
红魔9 Pro系列游戏手机发布 搭载全新京东方Q9屏下全面屏
拜登自1970年代以來,幾乎每年感恩節假期都會與家人到南特基島,但很可能今年比以往更需要放假充電一下。
民主黨籍的拜登很可能明年11月總統大選將再度對上共和黨對手川普,近來一連串民調顯示,拜登落後川普,選民尤其關切他的年齡。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19日公佈民調顯示,川普在登記選民中的支持率46%,領先拜登的44%;雅虎新聞/輿觀(Yahoo News/YouGov)本週公佈的一項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44%,領先拜登的42%。
拜登2020年大選擊敗民粹派作風的川普後,塑造自身「療愈系」總統的形象,致力讓撕裂的社會復原,今年感恩節也再度呼籲全國團結。
美國電視臺記者在紐約採訪一年一度的梅西百貨(Macy’s)感恩節遊行活動時,與拜登夫婦連線。拜登透過電話敦促人民齊心解決問題,遏止美國社會仇恨。
他說:「我們必須讓全國團結在一起,必須以像樣一點的態度對待彼此。」
以哈開戰後首次停火! 第一批人質「最快明天獲釋」
▲哈瑪斯用白布包裹以色列平民,載回加薩境內當成人質。(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以色列內閣通過一項協議,預計停火4天換取50名人質的自由,最快明天就可獲釋。總理辦公室已經證實此事,但並未提及以方做出何種讓步,外界猜測可能包括釋放巴勒斯坦囚犯、向加薩運送援助及燃料等。
各大学表现欠佳,1/3 的学生表示对选择的大学持消极或中立的态度 – EY调查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發佈聲明,證實內閣批准協議,「至少50名人質,包括女人與小孩,將在4天期間獲釋,在此期間戰鬥將暫停。」他們預計,每天會有12、13人重獲自由。
另據《以色列時報》,以色列政府認爲,除了首批人質以外,哈瑪斯還能再找到另外30人的下落並且釋放,如果更多人員能夠回家,「每多釋放10名人質,(哈瑪斯)就將獲得額外一天的喘息時間。」
▲以色列人聚集特拉維夫,呼籲政府積極解救人質。(圖/路透)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也承諾「要把所有人質帶回家」,「以色列政府、以色列國防軍(IDF)與安全部隊將繼續戰鬥,讓所有人質回家,完成殲滅哈瑪斯的任務,並且確保加薩不再對以色列構成任何威脅。」
儘管以色列並未提及任何讓步細節,但外界猜測可能包括釋放巴勒斯坦囚犯、向加薩運送更多燃料及人道援助物資等。美媒Axios更是披露,協議內容包括以色列允許「每天約300輛援助卡車」從埃及進入加薩,以及提供額外的燃料。
Channel 12等以媒報導,如果以色列最高法院沒有提出異議,第一批人質預計明(23)日獲釋。這是因爲,在實現協議之前,必須有24小時的等待時間,讓以色列公民有機會要求最高法院阻止釋放巴勒斯坦囚犯。
►►►快訊/以色列內閣表決「通過人質釋放協議」 準備接收50名人質
Details on the hostage deal and pause in fighting that was just approved, from @BarakRavid https://t.co/X49wMctYac pic.twitter.com/BdjH9rLHrR
北韓射彈飛越沖繩上空 日相強烈譴責
持續延燒!苗栗市廢家具垃圾場大火未滅 直升機今天支援8趟次灌救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聯社
北韓21日晚間疑似朝日本沖繩方向發射彈道飛彈,日本發佈全國瞬時警報系統(J-Alert)。這枚彈道飛彈隨後進入太平洋,日本也解除警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於北韓飛彈飛越日本國土上空,對國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予以強烈譴責。
防衛省表示,北韓疑似在日本當地時間21日晚間10時40分過後發射一枚彈道飛彈,在10時55分左右飛越沖繩縣上空,進入太平洋。日本政府隨後解除對衝繩縣發出的避難警報,沒有采取破壞措施,摧毀這枚飛彈。
防衛省官員表示,北韓發射的彈道飛彈可能是人工衛星。防衛省副大臣宮澤博行表示,「目前尚未確認衛星是否已經進入地球軌道,正在分析這次發射是成功還是失敗。」
日本放送協會(NHK)、全日本新聞網(ANN)報導,岸田在21日晚間11時55分左右進入首相官邸。針對彈道飛彈疑似通過日本上空,岸田表示,「今天,北韓利用彈道飛彈技術進行了一次發射,我方正在分析詳細過程,但至少有一枚飛彈飛越沖繩上空,進入太平洋。」
岸田表示,「即使發射的可能是人工衛星,但利用彈道飛彈技術發射顯然違反聯合國相關決議,是對我國國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影響的行爲。」
岸田做出3項指示,首先是必須儘速確認飛彈通過的路徑下方,是否有墜落物造成任何損害,其次是繼續蒐集並分析北韓未來動向的相關情資,最後是與美國和韓國等相關國家合作,及時採取必要對應措施。
警察當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相關損害回報。沖繩縣石垣市和與那國町已經成立了應對小組,蒐集相關損害回報。沖繩縣政府表示,目前尚無飛彈在沖繩縣造成損失的資訊。
通訊:“中國醫生讓我們重拾生活的樂趣”――記中國醫療隊讓貝寧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通訊:“中國醫生讓我們重拾生活的樂趣”――記中國醫療隊讓貝寧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新華社洛美11月20日電 通訊:“中國醫生讓我們重拾生活的樂趣”――記中國醫療隊讓貝寧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新華社記者孫毅
“感謝中國醫生!”近來,在位於貝寧洛克薩的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眼科診室和走廊裡總能聽到患者們一聲聲誠摯的感謝。
11月6日,一支由6名專家組成、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眼科醫療隊抵達貝寧後,便與已經在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執行了一年多援外醫療任務的中國第26批援貝寧醫療隊一起,開展“光明行”白內障義診手術項目。
從11月14日項目正式啓動到20日項目結束,中國眼科醫生成功爲232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還爲100餘名其他眼科疾病患者提供了診療服務。
家住貝寧博帕的佩拉吉埃・阿卡波患白內障已有3年多,多次在當地嘗試治療而沒有什麼效果。得知醫院發佈的義診信息後,她跋涉100多公里趕到洛克薩,接受篩查後在“光明行”手術項目啓動首日便得到治療。
“今天,我終於恢復了視力,看到了3年來看不到的東西!”在揭下眼上的手術紗布後,阿卡波的臉上洋溢着重見光明帶來的欣喜和幸福。她感嘆道:“這要感謝中國眼科醫生,他們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這裡讓我們重拾生活的樂趣。”
白內障作爲一種常見眼科疾病,致盲率高。貝寧距離赤道近,紫外線強烈,當地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由於常年受紫外線照射,白內障患病率高,許多人僅剩光感。但由於家庭貧困,無法負擔手術治療費,只能無奈地生活在黑暗之中。
抵達貝寧後,“光明行”醫療隊及第26批援貝寧醫療隊就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安裝、調試設備,篩查患者,手術室消毒,與貝方眼科同仁學術交流、溝通診療方案及流程……
在篩查過程中,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師高春蘭驚訝於當地患者白內障的嚴重程度。“當地眼科同行在術前篩查時沒有用專業的裂隙燈進行檢查,而是用手機自帶的手電筒對着眼睛掃一眼就可以確診,這讓我們很是詫異。”她說,在親手進行術前檢查時才發現,原來當地患者的白內障已經發展到肉眼可見的程度。這打破了這位從業20餘年的眼科醫生的經驗與認知,也讓隊員們深感責任重大。
由於許多白內障患者處於成熟期和過熟期,手術中超聲乳化都頗爲耗時。爲了讓患者少跑路,醫療隊成員這些天常常加班加點手術,一直工作到深夜。完成當天最後一臺手術後,醫療隊還會爲貝方醫護人員提供培訓,耐心講解手術的關鍵環節及各種儀器的操作規程,讓白天的觀摩學習得到鞏固,真正做到“魚漁兼授”。
国民党籍议员全现身力挺 「漂亮宝贝」万美玲登记争取桃四选区连任
此次“光明行”醫療隊隊長邱鬆曾是第13批援貝醫療隊成員。時隔多年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他欣喜地發現當地醫療條件有了改善,但先進設備、技術和優秀人才依然短缺。
“我們調研瞭解到,貝寧目前僅有三臺超聲乳化儀、一名可以做超聲乳化手術的醫生。因此援助的方式除了捐贈設備,還要培養貝寧自己的醫生。只有這樣,貝寧百姓的健康纔有保障。”邱鬆說。
這次“光明行”項目還爲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捐贈了一批眼科診療設備及醫療物資,包括眼科超聲乳化儀、眼科手術顯微鏡、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儀等,其間,“中貝眼科中心”也正式掛牌。
ChatGPT之父重回OpenAI總部! 被解職2天自拍照曝光
ChatGPT之父重回OpenAI總部! 被解職2天自拍照曝光
▲阿特曼在OpenAI總部自拍。(圖/翻攝X「@sama」)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OpenAI董事會17日宣佈解除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職務,被譽爲聊天機器人ChatGPT之父的阿特曼的離去引發譁然與關注;然而2天以來風向大轉變,阿特曼19日在社羣平臺上發佈自拍照,背景正是OpenAI總部。
阿特曼在X(前身推特)發佈一張自拍照,畫面中的他以OpenAI公司爲背景,胸前掛着一張「訪客04」(Guest 04)訪客證,露出一臉怪表情,「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掛上這種(識別證)」。
被譽爲「ChatGPT之父」的OpenAI前執行長阿特曼17日被董事會宣佈解僱,共同創辦人兼總裁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也隨即宣佈辭職,另外還傳出包含擁有7年資歷的研究員西多爾(Szymon Sidor)在內,部分資深研究人員也因爲阿特曼的離開而辭職。
阿特曼離去後,有消息人士在18日當天向美媒爆料,阿特曼正在致力籌辦新的AI公司,前總裁布羅克曼預計也將加入新公司的籌組,甚至傳出阿特曼和蘋果前首席設計長艾夫(Jony Ive),持續討論打造一款新的AI設備,據說軟銀集團(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也參與其中對話。
不過劇情很快出現大轉彎,同樣在18日當天,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就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指出,OpenAI董事會正在和阿特曼本人討論重新回鍋擔任首席執行長的事宜,其中一人透露,阿特曼17日是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被董事會解僱,因此他目前對迴歸職位心情「矛盾」,並希望能進行重大的治理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