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健康新聞
不菸酒卻罹食道癌!醫揪致病關鍵 1習慣風險最高
一名70歲婦女,因吞嚥不順以爲咽喉發炎而就診,經胃鏡檢查,在食道入口處,發現一塊不平整的突起物,最終確診爲食道癌。(示意圖/Shutterstock)
一名70歲婦女,因吞嚥不順以爲咽喉發炎而就診,但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咽喉沒有發現異常,便安排做胃鏡。結果在食道入口處,看到了一塊不平整的突起物,最終確診爲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癌。探究其病因,雖沒有抽菸或喝酒的習慣,但平常喜歡喝熱湯,尤其到冬天,幾乎天天燉湯喝。醫師提醒,高溫飲品會造成食道癌,研究發現習慣「喝太快」的人風險最高,不可不慎。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專頁「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發文表示,該患者因每次吞東西就覺得喉嚨「卡卡的」,檢查咽喉卻又沒問題,於是進一步做胃鏡檢查。結果在食道的入口處,即食物要進入食道的地方,看到了一塊不平整的突起物,大小約3公分,約佔管徑的3分之1,當下他就懷疑這個不規則組織很可能是惡性腫瘤,因切片時可感覺到組織是硬的,而硬的東西通常是癌細胞。
果然,後續病理化驗證實是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癌。錢政弘提到,這位患者並沒有抽菸或喝酒的習慣,不過平常喜歡喝熱湯,只要湯放在桌上久一點,就習慣再加熱後才喝,尤其到了冬天,幾乎天天燉湯喝。
錢政弘說,其實喝湯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不應該喝太熱或喝太快,因爲高溫的飲品會造成食道癌,在2016年,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就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視爲二級致癌物。
至於有沒有什麼較具體的做法可以避免傷害?錢政弘分享一篇2022年法國的研究供參考,此研究是在東非進行,因當地食道癌發生率非常高,研究分析849位食道癌患者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
1、喝非常熱飲品者,增加1.9倍風險。
2、趁熱喝者,等待時間少於2分鐘,增加1.76倍風險。
3、喝得快者,增加2.23倍風險。
4、1個月內被燙到6次以上,增加1.9倍風險。
5、若以上習慣都有,就會增加4.6倍風險。
錢政弘說明,主要因高溫食物會造成食道黏膜燙傷,反覆的燙傷和結痂會導致鱗狀上皮細胞癌發生。
不過,常有人疑惑,喝熱飲時,感覺嘴巴沒有被燙到,但爲什麼食道就會受傷?錢政弘解釋,有科學家曾針對此問題做過研究,在咖啡杯、口腔、舌頭上放溫度計,最後得到一個結論是,沒有感覺燙是因爲喝的速度「很快」,高溫還來不及造成口腔黏膜受傷就嚥下去了,但進入食道可是足以讓食道黏膜灼傷致癌,所以研究發現習慣「喝太快」的人風險最高。
錢政弘提醒,結論是喝茶、喝湯、喝咖啡時,應讓食物在口腔多停留一下,感覺溫度不會太燙,再吞下去,就能保護食道不受傷。
澳大利亞媒體:警惕“聲吶事件”被反華者利用
來源:環球時報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11月23日文章,原題:白人媒體怎麼報道中國軍艦聲吶事件 關於“圖文巴”號護衛艦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驅逐艦之間的事件,澳大利亞政府和媒體又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反華報道的盛宴。整個事件看起來被過分誇大了——這是由一些反華人士挑起的,他們擔心阿爾巴尼斯總理和黃英賢外長可能將澳中兩國關係帶往何方。“穩定”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的想法讓他們感到害怕,因此他們着力宣揚一些不穩定因素。
中國的軍艦是受北京方面指示而發起此類“侵略性”行動的說法,顯然令人難以置信,就像(不久前美國渲染的)“間諜氣球”事件一樣。我們的“間諜”有大約90%的海外信息依靠美國中情局,而五角大樓正在澳大利亞國防部建立一個網絡。我非常懷疑阿爾巴尼斯和黃英賢是否真的知道中情局和五角大樓向我們的間諜提供了哪些“信息”。
美國希望像澳大利亞這樣順從的盟友對它言聽計從。華盛頓對最近的一些事件感到擔憂,希望澳大利亞不要穩定與中國的關係。因此,這次事件是一個破壞(澳中關係)穩定的好機會。而我們消息閉塞的媒體也一如既往地跟在美國後面亦步亦趨。
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瞭解兩艘軍艦之間實際通信的真實情況,但語言問題是不能排除的。然而,阿爾巴尼斯和馬爾斯(澳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編者注)一次又一次被嚇得倉促反應,澳大利亞將爲此付出代價。馬爾斯本應把事情壓下來,但他無一例外地照搬美國的曲調。奇怪的是,爲什麼馬爾斯現在要渲染此事?
這些事件應通過軍方的溝通來解決,而不應成爲那些想破壞澳中不斷改善的關係的人的工具。
氣溫驟降助攻!民眾排隊瘋搶UNIQLO聯名ANYA HINDMARCH服飾 繽紛配色+超萌設計能不買嗎?
如果這一事件發生在澳大利亞周邊水域,而不是已經被數十個美軍基地包圍的中國鄰近水域,我們會更加擔心。可以理解,中國對在其附近發生的事情非常敏感。無論如何,相比澳大利亞咄咄逼人、敵視中國的所作所爲,這次事件只是小巫見大巫。
從菲律賓起飛的澳大利亞皇家空軍P-8A反潛巡邏機在中國南海投放聲吶浮標,監視中國的潛艇。這並不是爲了保衛澳大利亞,而是爲了在美國因臺海問題與中國發生衝突時爲美軍提供支持。而澳大利亞媒體卻對此毫無興趣——它不符合我們白人媒體着力構建和維護的西方的“中國威脅論”,因此被無視了。(作者約翰·梅納杜,陳俊安譯)
《Dr.說》銀髮族睡不飽 就醫找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長者若有失眠問題,恐影響白天作息。(亞大醫院提供)
70歲黃伯伯自10年前從教職退休後,每天就寢時間都非常規律,但半夜總會因夜尿的問題,起牀上廁所三、四次,即便能夠再入睡,之後的睡眠品質也非常差,以致於每天早上總是無精打采,覺得怎麼睡都睡不飽,讓他身子越來越疲累。
爲此,黃伯伯經常服用安眠藥入睡,希望能一夜好眠,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經詳細診療,替黃伯伯調整生活型態,並轉診至泌尿科進行攝護腺肥大治療後,黃伯伯終於能擺脫對安眠藥的依賴,每天都神采奕奕。
許多長者難免都有輾轉難眠的經驗,而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不盡相同,過去認爲「每天睡滿8小時」的觀念,其實並不適用於每個人身上,甚至部份病友總是因淺眠問題,長期服用安眠藥,結果忽視了某些潛藏的疾病,纔是真正導致影響晚上睡眠品質的原因。
因此,在診間除了諮詢是否出現任何干擾睡眠的原因外,也會根據患者失眠的形態、年齡、睡眠需求開立適當藥物,不過藥物並非治療失眠的良方,長者若長期使用安眠藥,那就更應注意藥物劑量,避免服用過量產生頭暈、步態平衡問題,而增加夜間跌倒的風險,而藥效代謝延長也可能直接影響白天的精神活力。
所以建議患者能拋開成見,主動和醫師討論睡眠狀況,並接受非藥物行爲治療,例如長者應避免藉由看電視來等待睡意,並戒掉睡前吃消夜或喝酒等不良習慣,平時可增加身體活動時間,包括飯後散步、晨間慢跑等,都能有效擺脫失眠困擾。
婦人患急性「盂腎炎」腰痛又發燒 醫警示「這族羣」最易中鏢
彰化东区新摩天楼 代理大金空调的和泰兴企业斥资5亿打造起家厝
桃園醫院護理師陳又瑛呼籲,民衆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每天攝入足夠的水2000至3000毫升,纔能有效預防泌尿道感染。(示意圖/Shutterstock)
現今生活節奏快,民衆經常忽視身體健康的警訊,醫護分享案例,有名50多歲女性患者原本只是持續左側腰痛和反覆發燒,敢進到急診部進一步檢查,原以爲只是尿道炎,沒想到竟演變成嚴重的盂腎炎。
衛福部桃園醫院泌尿科醫師柳瑞明表示,這名50多歲婦女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初始症狀爲左側腰痛和尿液混濁,這通常會被認爲是泌尿道感染的跡象,不過經過血液檢測和腹部超音波檢查,血液檢測顯示白血球計數和發炎指標升高,而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左側有腎結石,電腦斷層掃描後更確認左腎結石合併嚴重的左側盂腎炎。
柳瑞明說,儘管該名婦女已經接受住院治療和抗生素療法,但症狀並未獲得緩解,仍持續反覆發燒、疲勞、食慾不振、全身無力和持續的左側腰痛,爲此醫生決定進行更多的評估,後續才經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已經演變成更爲嚴重的產氣性腎盂腎炎。
柳瑞明說明,產氣性腎盂腎炎是急性、壞死性的腎臟感染,主要由大腸桿菌和克雷白氏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細菌引起,該病症經常發生在糖尿病患者,由於患者的身體環境有助於這些產氣微生物的快速生長和代謝,微生物通過發酵過程產生的氣體,在腎臟和尿路系統中積聚。
桃園醫院護理師陳又瑛呼籲,一旦泌尿道清潔不佳,細菌就會在會陰部生長,進而進入膀胱並可能導致腎盂腎炎,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每天攝入足夠的水2000至3000毫升,且不憋尿、排便和排尿後使用正確清潔方式,食用有益於尿道健康的食物,如乳酸菌和蔓越莓、選擇淋浴而不是盆浴等,都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腸道菌相失衡「恐害6病」 私密處感染小心是腸壞菌
腸道菌相失衡「恐害6病」 私密處感染小心是腸壞菌
电光超人古立特:魔王的逆袭
▲腸道菌相失衡,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6種疾病。(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人體腸道的細菌相當多,但若出現菌相失衡,可能會導致6種身體疾病。營養師指出,包括髮炎性腸道疾病、肝臟疾病、大腦受損或私密處感染,都與其相關,以私密處感染來說,女性因爲生理構造緣故,腸道細菌會跑到鄰近的陰道與泌尿道,因此陰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的細菌常是來自腸道的壞菌。
Donna營養師陳怡錞說明,人體腸道住着幾百兆的細菌,約是全身細胞的10倍之多,而與腸道菌相失衡有關的疾病則有6種:
1.腸胃不適發炎性腸道疾病:壞菌過多導致腸道反覆發炎。
腹瀉:某些好菌可以吸附在腸道黏膜上生長,形成生物膜,避免壞菌和雜菌黏附在黏膜,加速壞菌的排除,且好菌在腸道發酵後可產生有機酸和一些抗菌物質,如:過氧化氫、抑菌素,也有助於預防壞菌生長。當好菌不足時,腸道沒有了這些抗菌保護,吃到細菌較多的食物時,可能會拉肚子。
腸躁症:目前已知腸躁症與緊張、壓力等神經系統方面有關,也與腸道壞菌相關。
2.免疫失衡過敏:人體的免疫細胞有70%在腸道,而腸道細菌則可透過細胞壁上的成分與免疫細胞「溝通」,當腸道壞菌太多時,壞菌帶給免疫細胞錯誤的訊息,將導致免疫系統失衡及錯亂,因此產生過敏與自體免疫的現象。
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統錯亂攻擊自己的細胞與組織,而免疫系統的錯亂與腸道細菌提供的訊息有關。另外,當腸道壞菌過多時,壞菌會產生許多毒素造成腸道發炎、腸黏膜受損,使得腸道通透性變大(腸漏症 Leaky Gut),一些本來不應該進入血液的物質通通進入血液當中,免疫細胞會將其視爲外來敵人,因此啓動了免疫反應,也是造成食物過敏與自體免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性因生理構造,腸道細菌會跑到鄰近的陰道與泌尿道,造成感染。(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3.肝臟疾病腸道有一條血管直通到肝臟,那就是「肝門靜脈」,當腸道毒素太多的時候,毒素會被再吸收,經由肝門靜脈送回肝臟,肝臟的負擔也就增加了。而且,當腸道發炎時,這些發炎訊號也會隨着肝門靜脈到達肝臟,使得肝臟也跟着發炎。
4.代謝失調腸道益生菌參與了膽酸的代謝,當腸道益生菌不夠時,膽酸被再吸收回肝臟的量增加,使得膽固醇合成量也增加。有研究指出,當腸道菌相失衡時,肥胖的機率會增加。
5.大腦受損「腸腦軸向」是近幾年許多學者研究的議題,目前研究已證實,腸道菌相失衡,與憂鬱症、自閉症、過動症有關。
6.私密處感染女性因爲生理構造緣故,腸道的細菌會跑到鄰近的陰道與泌尿道,因此陰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的細菌常來自於腸道的壞菌。
沖繩人瑞最愛吃10種食物!它抗氧化力比藍莓高150倍
想活得健康又長壽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而飲食的選擇成爲重要的關鍵。(示意圖/Shutterstock)
想活得健康又長壽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而飲食的選擇成爲重要關鍵。對此,營養師趙函穎分享,科學家發現全球5個長壽「藍區」(Blue Zones)的居民有1共通特點,即皆以植物性飲食爲主。以日本沖繩百歲人瑞來說,她指出,主要飲食攝入有67%都來自紫薯,其富含大量花青素,抗氧化力高達藍莓的150倍。此外,也經常攝取其它健康食物,包含苦瓜、豆腐、大蒜、薑黃、糙米、綠茶、香菇、昆布和蔥等,可說是當地人的長壽飲食秘訣。
全球5個最長壽的地區,包括義大利的薩丁尼亞島、希臘的伊卡里亞島、日本沖繩、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美國加州羅馬琳達等地。趙函穎在《健康2.0》節目上,特別針對日本沖繩人瑞的飲食模式做介紹。她提到,在主要飲食攝取方面,紫薯就佔了67%之多,特點是富含大量的花青素,抗氧化力甚至比藍莓高出150倍。其它食物的比例則分別爲,米飯12%、蔬菜9%、豆腐6%、穀類3%、肉類2%,其中植物性蛋白質與肉類比例約爲3比1。
除了紫薯,沖繩人也經常吃苦瓜、豆腐、大蒜、薑黃、糙米、綠茶、香菇、昆布和蔥等食物。其中昆布值得注意,趙函穎表示,國人普遍有缺碘的情況,其爲維持正常新陳代謝、避免甲狀腺腫大的必須營養素。因此建議不妨在日常飲食中適時加入昆布、紫菜及海帶芽,不但可以補充碘,也富含膳食纖維,有助穩定血糖。
談到紫薯,許多人會把它和紫心地瓜搞混,營養師蔡濰安先前說明,2者其實是分屬不同類別的植物。紫薯薯肉呈全紫色,糖分稍低;紫心地瓜則呈紫色帶點白。不過,皆富含膳食纖維及花青素,都是值得攝取的好食材。
1960年,中尼“珠峰歸屬問題”陷入僵局,毛主席:一半一半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1960年,毛主席在乘坐專列去往寧波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外交部打來的電話,原來尼泊爾首相已抵達中國,他迫切地想要和毛主席見上一面。
見面後,兩位領導人就兩國今後的外交關係,以及兩國的互相合作等問題,進行了友好的探討。
但是在商議中尼兩國的邊境問題時卻發生了爭議,柯伊拉臘更是想要珠峰的所有主權。
專利登記現端倪? 傳Mercedes-Benz正開發純電版G-Class!
儘管珠峰對尼泊爾有着重要意義,但對於中國而言同樣重要,最後毛主席更是笑着說道:
那麼,尼泊爾首相爲何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件事最後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1.珠峰主權爭端
其實,尼泊爾首相柯伊拉臘有着這樣的想法不足爲奇,畢竟珠峰在尼泊爾人民的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此國的人民世代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更是將珠峰稱作“薩加瑪塔”,意爲“高達天庭的山峰”。
1960年3月18日,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待了以柯伊拉臘爲首的尼泊爾代表團。
在其他方面,兩國代表之間都交流得非常愉快。
但是在商議對珠峰的歸屬問題時罕見地產生了爭執,尤其這一問題更是柯伊拉臘此次訪華的工作重點。
由於當時的國際大環境對中國並不友好,期間又恰逢中蘇交惡,再加上中國當時的外交工作頻頻受阻。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柯伊拉臘便率先開口:
之後他更是對此番說法進行了多次強調。
其實,這已經不是尼泊爾第一次對珠峰的歸屬問題抱有爭議了。
早在1955年8月兩國正式建交時,中國就率先表達了善意,
周總理更是說道:
但是,在商議兩國具體的邊界問題時,尼泊爾表現得相當強勢,堅持稱珠峰歸尼泊爾所有。
對於珠峰主權的歸屬問題,就這樣一直拖了下來。
1959年,尼泊爾大會黨逐步走向了政壇。
就在此時,中方再次向尼泊爾釋放了關於和平解決兩國領土爭端的友善信號。
周總理當即便公開表示:
於是,尼泊爾便派出了以首相柯伊拉臘爲首的代表團,來到中國進行友好訪問,以解決兩國之間的邊境問題,因而便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2.珠峰自古屬於中國固有領土!
所以,毛主席看到柯伊拉臘在兩國的邊界問題上打起了“感情牌”,便笑着說道:
聽到毛主席此言,柯伊拉臘又說道:
毛主席收起臉上的笑容,鄭重地說道:
話音剛落,毛主席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毛主席說出的這一番話自是經過了慎重的考量。
倘若這一問題處理不當,那麼本應走向和平局面的兩國,或許就會因此產生嫌隙,進而走到通過武力解決問題的地步,這顯然是中國最不願看到的局面。
還有西方諸國,也斷然不會放過這一抹黑中國的機會,他們肯定會藉此在國際上大肆報道:是中國引起了中尼之間的紛爭。
不僅如此,除了尼泊爾外,珠峰對於中國同樣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藏族中,珠峰被稱爲“朱母朗馬阿林”。
“阿林”指的是山峰,“朱母”在西藏佛經中指的是女神,其中“朗馬”有“高山柳”、“母象”、“第三”等多種含義。
並且,珠峰與附近的其他四座山峰,在藏族的神話故事中被統稱爲“長壽五仙女”的化身,其中珠峰是翠顏仙女的化身,又稱“第三女神”。
不僅僅是神話故事,早在七八百年之前的元朝,珠峰便一直處在中國的固有版圖之中,被稱之爲“次仁瑪”。
關於珠峰屬於中國固有領土最直接的證據便是《康熙皇輿全覽圖》。
由於康熙年幼時,曾拜比利時天文學家南懷仁爲師,受他的影響,康熙對於西方科技一直饒有興趣。
即位後爲了加強對清朝各地的有效控制,康熙便派人走遍全國各地,藉助西方儀器繪製了這份地圖。
其中便對珠峰的具體位置進行了明確的標註,將這座山峰稱其爲“珠穆朗瑪峰阿林”。
還有,中國在古代一直是東方文明的領袖,周圍的小國或是被納入版圖,或是成爲藩屬國,所以並沒有國與國之間的準確邊境線。
這也爲中尼兩國的邊境之爭,尤其是珠峰的歸屬埋下了伏筆。
可是,由毛主席提到的解決珠峰主權的辦法,並沒有得到尼泊爾官方的準確回覆。
或許是體會到了他的難處,毛主席在此時建議:
3.尼泊爾反對的理由
在隨後的談判中,周總理一直牢牢遵守毛主席對兩國平分珠峰主權的指示,對尼泊爾的代表團如此說道:
最終談判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基於兩國間的邊境問題,暫時達成了以下協議:
於是,一條條有着明確規定的中尼兩國《邊界條約》由此誕生,暫時解決了兩國的邊境問題。
但對於珠峰的歸屬問題,在尼泊爾國內始終都充斥着反對的聲音,他們以中國人從未登頂珠峰爲理由,認爲中國不具備擁有珠峰主權的資格。
力成估AI取代產業衰退「距離遙遠」 投資日本、看好台積電設廠
當時在國際上,也不乏出現這樣的聲音:珠峰名字的由來和海拔,都是外國確認的,那麼珠峰憑什麼屬於中國?
他們之所以敢這麼說,便是因爲尼泊爾人是有記錄以來第一個“征服”珠峰的人。
自從珠峰聞名世界以來,英國衆多登山愛好者都以能登頂此山爲志。
從1921年起,英國先後組建了十餘次從珠峰北坡的登山行動,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
爲了能順利登頂珠峰,這些英國登山愛好者便決定從登山路途相對容易的南坡行動。
在尼泊爾嚮導丹增·諾爾蓋的帶領下,與埃文斯、布爾吉朗和埃德蒙·希拉里四人,於1953年5月29日成功登頂珠峰。
值得一提的是,丹增·諾爾蓋還將尼泊爾的國旗插在了珠峰峰頂。
因应Omicron疫情 台哥大明起北北基桃竹居家上班至2/20
因此,丹增·諾爾蓋“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山的行爲,一直是尼泊爾人們內心中的驕傲。
再加上當時的國際大環境,對於有爭議的地區,世界各國公認的看法便是,哪個國家的人最先到達了這個地方,那這個地方的歸屬權便爲此國所有。
所以,尼泊爾人民便認爲珠峰的主權理應屬於尼泊爾。
既然有了問題,那便解決問題,這也是毛主席一直以來養成的處事原則。
待聽聞了尼泊爾國內反對的聲音後,毛主席當即便拍板決定:
4.從北坡首次登頂珠峰
尼泊爾政府對這一決議表示同意。
在他們看來,從北坡登頂珠峰幾乎是一件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在登山路途相對好走的南坡都異常困難,更何談是北坡?
尤其是英國登山愛好者從北坡十餘次登山失敗的經歷。
可是,他們終究小瞧了中國人民不屈的鬥志,爲了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攀登珠峰的行動在體育部的指導下提上了日程。
由於第一次登山行動過於倉促,各方面的準備都尚且不足,外加珠峰北坡的惡劣氣候,由中蘇兩國共同組建的登山隊第一次登山以失敗而告終。
但是,中國人民從不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古人尚且能水滴石穿,如今也一定能成功登頂珠峰。
儘管後來因某些原因,蘇聯撤走了相關的人員,致使登頂珠峰變得更加困難,但登山隊並未就此放棄,第二次登山行動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
中央還爲此特地斥巨資70萬美元,從瑞士購買來了數噸重的各種登山設備以及物資。
中國各地近200名登山愛好者,也在中央的號召下,齊聚珠峰腳下。
他們爲登山隊積極獻言獻策,擬定了登山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的應對方案……
同時,登山隊的領隊也在同一時間查找各方面的資料,以及總結國外攀登珠峰留下的經驗。
終於,經近一個月的準備,一整套的登山計劃就此誕生。
登山行動不可一蹴而就,而是分爲了幾個批次,如登山隊在珠峰約5000米的位置設立大本營,將所需要的物資運送到這裡。
然後登山隊每前進一段距離就設置一處補給點,在這裡補充物資,爲登山成員提供充分的休息場所,如海拔約爲6000米左右的過渡營地和前進營地。
在臨近海拔8000米的地方,珠峰的氣候變得越來越惡劣,相繼有人出現高原反應暈倒的狀況,登山隊也在這時犧牲了一人。
面對越來越艱難的登山路途,登山隊的衆人不得不停下腳步,商量對策。
然而,周總理的一番話再次振奮了大家登頂珠峰的信心。
俄副总理:途经蒙古国通往中国的“东方联盟”号天然气管道或于2024年开建
周總理堅信登山隊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就猶如紅軍當年完成不可思議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一般。
1960年5月下旬,登山隊抵達珠峰海拔8500米的位置,即將發起登頂珠峰的最後衝刺。
王富洲、屈銀華、貢布、劉連滿四人,擔負起了這一艱鉅任務。
在海拔8700米的位置時,出現了一段高度近20米的陡巖峭壁,峭壁最高處的位置在風雪的侵蝕下,變得異常光滑,幾乎沒有着力點。
屈銀華等人不由得望而興嘆,就在此時貢布鼓勵大家:
他們四人採用搭人梯的方法,成功翻越了這最後一道關卡——北坳。
最終,在5月25日凌晨4時20分,王福洲、屈銀華、貢布三人克服重重險阻成功登頂珠峰,在這裡飄揚起了屬於中國的五星紅旗。
而劉連滿在最後的登頂途中,因體力不支,被隊員們安置在一處安全的地方歇息。
25日中午時分,登頂珠峰的消息傳到了賀龍元帥的耳中,他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說出了這句激動人心的話語:
中國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消息,深深震撼了尼泊爾政府,他們從此刻起再也不提珠峰的主權全部歸尼泊爾所有了。
中尼兩國在1961年10月5日,徹底解決了兩國之間的邊境問題,雙方代表簽署了正式的《中尼邊境條約》。
裡面一項規定十分顯眼:珠峰主權歸中尼兩國共同所有。
毛主席還對柯伊拉臘說道: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纔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疫情吃緊 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會變氣喘? 醫:恐呼吸衰竭
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會變氣喘? 醫解答「兩者關聯」…小心咳嗽、飛沫傳染會傳染。(圖/常春月刊提供)
一名一歲半女嬰,發燒、咳嗽、流鼻水多日,因活動力變差被媽媽緊急抱到醫院就診,經症狀判斷主要是細支氣管發炎所造成,住院治療3天后病情受到控制,未料卻開始有呼吸急促和喘鳴現象,血氧濃度也降低;病毒培養結果出爐,竟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在作怪。
●呼吸道融合病毒 咳嗽、飛沫會傳染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邱志勇醫師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是在秋冬季節流行,經由咳嗽、飛沫傳染,大多數感染2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初期症狀和一般的感冒極爲類似,像是發燒、咳嗽、流鼻水,不同的是這隻病毒會造成下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破壞,導致細支氣管水腫、發炎。
不過,由於嬰幼兒的細支氣管比較細小,稍微水腫便會造成呼吸道阻塞,出現類似氣喘發作的喘鳴聲,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急促、困難,甚至發紺及呼吸衰竭。
●氣管擴張劑呼吸治療 與氣喘使用類固醇不同
治療上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給予嬰幼兒經過溫熱潮溼處理過且足夠的氧氣。邱志勇提及,雖然適時給予氣管擴張劑呼吸治療會有所幫忙,但是跟氣喘急性發作時需要使用到類固醇有很大的不同。
呼吸道融合病毒會不會變成氣喘?邱志勇醫師說,感染期的嬰幼兒大多數會發生類似氣喘的喘鳴呼吸聲,但因爲兒童氣喘的發生較爲複雜,不僅包含了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感染到病毒也是會引起氣喘兒的急性發作。
●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氣喘無關 戴口罩、勤洗手爲預防上策
雖然不能排除感染到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嬰幼兒,可能是潛在的呼吸道過敏的小朋友,不過目前的研究顯示,嬰幼兒時期感染到呼吸道融合病毒產生喘鳴聲,和之後是否會發生兒童氣喘是沒有相關的,所以這部分家長可以不用過度擔心。
邱志勇提醒,除了新冠病毒因爲季節變化再度在國際上捲土重來外,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蠢蠢欲動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必須提高警覺;千萬不能鬆懈,要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以防範新冠病毒的爆發,也保護自家嬰幼兒免遭呼吸道病毒感染。(編輯樑惠明)
張憲義出賣核武器情報給美國,29年後,他卻被封最偉大的“叛徒”
張憲義出賣核武器情報給美國,29年後,他卻被封最偉大的“叛徒”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1988年年初,臺灣省國防部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
主持會議的人不停地用手帕擦着臉上滲出的汗水,參會的人員都是臨時接到的通知,他們面面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副所長張憲義失蹤了?”
會議廳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每個人都清楚張憲義失蹤的嚴重性。
核能研究所的研究已經進行到尾聲了,許多重要的數據都掌握在他的手上,但張憲義一走最後的實驗便不能進行下去。
臺灣國防部緊急發佈通緝令,要求全力緝拿“叛國賊”張憲義,一時間那個受人敬仰的科學家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29年過去,一則採訪卻徹底翻轉了人們對他“叛國賊”的印象,張憲義又成了人們眼中最偉大的“叛徒”。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01“事發”
4K影院级画质+64GB海雀·芯存储:华为智选海雀4K大眼仔摄像头体验
《紐約時報》記者韋納曾在他出版的《灰燼的遺產:中情局歷史》中提到,這是中情局衆多失敗和失誤的歷史當中,爲數不多的“大功告成”的計劃。
這便是收買臺灣科學家張憲義,阻止臺灣研製核武器,維護兩岸和平的秘密計劃。
美國之所以要防止臺灣研製核武器,一是不想惡化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二是臺灣如果研製出核武器,那麼美方就無法再像之前那樣自如地操控臺灣。
因此美方便在60年代開啓了這一項間諜計劃。
第四任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是爲數不多知道張憲義身份的人,在他看來中情局吸收張憲義是一件非常正確的事情。
因爲早在70年代美方就曾多次阻撓臺灣發展核武器,但臺灣高層卻總是在嘴上答應,轉頭便悄悄重啓研製計劃。
李潔明表示只有掌握了臺灣發展核武器的具體信息,才能夠真正地阻止臺灣發展核武器,中美問題才能夠在和平的基礎上繼續溝通下去。
爲了掌握阻止臺灣當局研究核武器的確鑿證據,美國中情局埋伏了整整20年,直到1988年1月11日這天才終於盼來了收網的最佳時機。
那日臺灣軍方按照慣例召開了“自強會談”,而當時本該參加會議的上校副所長張憲義卻從11號傍晚之後便沒了蹤跡。
到張憲義已經入住進美國爲其提供的住宅後,臺灣卻因蔣經國的突然離世暫時忽視了他失蹤的情況。
而當臺灣當局終於反應過來時,遠在美國的張憲義早已開啓了新的生活。
爲了調查這位失蹤的上校,臺灣安全部緊急召開會議爲期3天的會議。
但當時距離張憲義叛逃已經過去了一週,臺灣當局想要在美國手上“拿”回張憲義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臺灣國防部只好立即下發對張憲義的通緝令,追訴權時效爲12年6個月,不僅如此他們還找了對此事毫不知情的張家父母。
正當臺灣當局想破腦袋思考怎樣抓回張憲義的時候,美國在臺協會主席丁戴維卻突然找上了門。
丁戴維從公文包中拿出了一份文件,上面明確要求了臺灣必須拆除發展研究核武器的相關設施。
這份文件表面看起來像是在和臺灣談判,實際上卻沒有給臺灣當局留下任何談判的餘地。
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向丁戴維下了死指令,表示如果臺灣當局不能在一週之內簽署文件,那麼他也就不用再回美國了。
爲了完成任務,丁戴維也向臺灣高層撂下狠話,畏懼美方的李登輝只好不顧其他人的建議,在美方發下來的文件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而遠在美國的張憲義也並沒有閒下來,他的“叛逃”一時成了臺灣的大事,因此他也成了新聞記者們眼中的“寶”。
爲了遠離陌生記者的採訪,張憲義帶着全家輾轉在美國的各個州,直到風聲過去才最終在愛達荷州定居了下來。
那麼,張憲義究竟有何重要之處?又爲什麼要“叛逃”至美國?這一切背後的隱情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試爆成功息息相關。
02“間諜”
1964年10月16日,隨着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西北羅布泊試爆成功,遠在臺灣省的蔣氏父子想要研發出核武器的想法愈加強烈。
蔣介石爲此還找到了以色列“核彈之父”恩斯特·大衛·伯格曼,並在他的幫助下成立了中山科學研究所。
對於想要研製核武器的蔣介石來說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他不僅要培養出一批專門研究核能的人才,還要瞞過美國的視線,悄悄進行試驗。
爲了將研發工程持續下去,蔣介石借建核電站爲幌子於1965年修建起了中山科學研究院前身的前身——“石門科學研究院籌備處”。
張憲義作爲臺灣研究核武器爲數不多的人才,自然受到了臺灣高層的重視。
1967年,張憲義自中正理工學院畢業後不久,就被臺灣“國防部”保送到了美國田納西大學專攻核工程,
直到1976攻讀完博士學位,他才重新回到了臺灣,成爲臺灣核武器研究的核心骨幹。
但令蔣氏父子做夢都想不到的是,這位他們依仗的核心骨幹竟會親手葬送他們的核武器研究事業。
1969年,臺灣借發展核能技術向加拿大購買了4兆瓦的研究用反應器,後期更是不停更換理由向歐美等發達國家購買了相關設備。
正在興建的臺灣核設施
1969-1971這三年期間,臺灣核能研究所又悄悄從南非購入了近100噸的鈾。直到上世紀70年代,臺灣當局才湊齊了可以從事複雜核技術的原材料和設施。
就當臺灣高層以爲能夠悄悄開展研究時,美國中情局卻早已看出了臺灣的野心。
對於想要制霸世界的美國來說,不斷髮展的中國成了他們的眼中釘,想要牽制中國就必須需要臺灣這一張牌。
而臺灣私自研究核武器的做法無疑打破了美國的計劃,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美方爲此開啓了培養間諜特工挖掘證據的計劃。
在美國攻讀核能專業博士的張憲義,便成了他們極力想要發展的對象。
張憲義初到美國留學時,其實沒有引起美國中情局的注意,直到他多次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中情局的眼線才注意到了這位來自中國臺灣的留學生。
中情局的工作人員僞裝成張憲義的同學開始慢慢接近他,兩人從研製核武器的學術問題探討到臺灣的局勢問題,一來二去他們便成了要好的朋友。
在一次班級聚會中,這位“朋友”裝作醉酒,大膽試探張憲義道:“你以後要回臺灣要做什麼工作呢?研製核武器?”
也喝了一點酒的張憲義苦笑着表示:“或許是這樣吧,但我並不想從事這份工作。”
這位美國中情局特工一點點的試探着張憲義,同時以“獎學金”的名義不斷向其賬戶匯款。
原本爲了民族大義就不願意研製核武器的張憲義,很快就同意了中情局的請求,成了臺灣當局眼中的“叛徒”。
張憲義在美國攻讀完博士學位後就回到了臺灣,併成功進入臺灣“中科院”工作,1984便破格升爲了核能所的上校副所長。
佛山千润珠宝合伙人、瑞丽翠语日记创始人 甜甜
在張憲義的帶領下,臺灣的科研人員已經初步具備了生產核武器的能力,1987年,臺灣原子能研究所瞞着美國又悄悄建立了一個新的實驗室。
在張憲義彙報的信息中,他提到:“如果臺灣要製造核武器的話,按照目前的水平,兩年之內完成應該不成問題。”
爲了挖掘更多有關臺灣製造核武器的信息,美國除了培養間諜之外,還曾多次主動出面對臺灣當局施加壓力。
中山科學研究院
其中,美方高層曾對蔣經國警告:“如果不暫停你們的核開發活動,那我方將會停止援助臺灣修建核電站。”
面對美方的威脅,蔣經國不得不下令關閉核能研究所,同時拆除了相關的核材料處理設施,並將863克鈈歸還給了美國。
但蔣經國還是悄悄躲過了美方的監控重新開啓了核武器的研究計劃。
學成歸國的張憲義也自然成了蔣經國最器重的人才,蔣經國曾不止一次向張憲義描繪自己對擁有核武器之後將要規劃的藍圖。
蔣經國沉醉於其中,絲毫不知眼前這人將會斷送他的“夢想”。
1988年,見時機成熟的中情局向張憲義下發了收網的信息,這場鋪設了20年的“核武器研究大戲”最終落下帷幕。
同年1月11日傍晚,張憲義拿着美方爲其提供的身份信息,成功回到了美國,之後臺灣方面就再也沒聽過他的消息。
“潛逃”至美國後,張憲義便出席了臺灣國會的秘密聽證會,他在會議上將自己十多年來收集到的信息都交給了法官,並親口講述了臺灣製造核武器的所有信息。
事發數天之後美國便派代表到達了臺灣,他們將掌握的證據擺在了臺灣高層的面前,並對他們下發通牒道。
此外,美國代表還找到了張憲義的上級郝柏村進行密談,並再次強調要臺灣徹底拆除與發展核武器有關的設備。
郝柏村又將美方的話悉數轉告給了李登輝,纔剛上臺的李登輝也不敢再得罪美國,只好以書面的形式作下了承諾。
自此,臺灣高層的人都認爲張憲義是背叛“祖國”的叛徒,直到29年後此事卻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年過七旬的張憲義再次出現在了公衆眼前,道出了當年的實情,他也成了人們眼裡最偉大的“叛徒”。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附件一全文)
03事情
那時頭髮已經花白的張憲義出現在了人們的鏡頭中,在談及他是否“叛國”時,他一改往日和藹的面容,變得嚴肅了起來。
張憲義十分介意臺灣當局給他安置的這頂帽子,因爲他並沒有違反當時“領導人”的政策號召。
“如果要說到背叛,或許我只背叛了我的長官郝柏村,背叛了他那顆政治野心。”
張憲義表示,自己其實早在離開臺灣之前就已經在辦公室內留了一封辭職信,在信中他列舉出了五項辭職理由,其中最後一項就是不滿民進黨的統治。
在張憲義的眼中,民進黨內部存在着太多有政治野心的人士,他們的目標不是爲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是爲了讓自己有更多的權力。
他認爲那些有野心的政治家是沒有辦法去造福臺灣老百姓的。
他們想要製造出核武器的原因,也不是因爲想要保護百姓,而是在臺灣被逼到“絕境”時,能向大陸發起反攻。
張憲義在採訪中多次提及核武器的製造會危及臺灣島的安全,同時他還表示臺灣放棄製造核武器是一件對多方有利的事情。
在張憲義看來臺灣不能製造核武器的原因,一是因爲國際環境的問題,二就是因爲臺灣面積不足以支撐核能帶來的災難。
同時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和中國的關係緩和,臺灣與大陸的關係也有了緩和,在“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下,這樣的和平局面是人們所期望的。
如果臺灣製造出了核武器,不僅會惡化兩岸的關係,美國與中國來之不易的“破冰”機會又將要再次凍結。
在給年輕的科研人員提建議時,張憲義繼續表示道,即使不製造核武器也不能停止對核子科技的研發,應該以理性的態度去看待覈能製造問題。
自1988年前往美國之後,張憲義便再也沒回過國,但他仍然在做有關核能的科學研究。
“科學的魅力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我沒有辦法停止自己繼續科學研究的步伐。”
29年來,張憲義從來沒有後悔過揭發臺灣當局製造核武器的行爲,他唯一後悔的只有“拋棄”了父母。
但爲了自己心中的大義,他又不得不那樣做。
總的看來,張憲義的確配得上“最偉大的‘叛徒’”稱號,他確實爲兩岸的和平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纔會被認定爲鐵粉。您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新北增10例本土登革熱!五股個案「家族擴大篩檢27人」已9人確診
新北增10例本土登革熱!五股個案「家族擴大篩檢27人」已9人確診
▲新北市新增10例本土登革熱,其中9例爲五股區同家族接觸者擴大篩檢確診。(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安格斯12星座一周运势10/16-10/22 金牛越低调越幸运、巨蟹桃花开
記者趙於婷/新北報導
新北市衛生局今公佈新增1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居住於八里區1例、泰山區2例、五股區7例,10例個案中,包含衛生局針對10月13日五股區確診個案主動擴大篩檢接觸家人總計27位,其中9例確診,9位陰性,其餘還在檢驗中。
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王美華指出,新增10例本土個案爲6女4男,年齡介於0歲至69歲間,分別居住於八里區1例、泰山區2例、五股區7例,發病日介於9月18日至10月15日,其中八里區個案無南部及高風險場域活動史,經中央基因定序結果與雲林古坑鄉首例本土登革熱個案相同,研判可能透過蚊子叮咬南部北上的潛藏感染者後感染。
另衛生局針對日前(10月13日)五股區確診個案主動擴大篩檢接觸家人總計27位,其中9例確診,9位陰性,其餘檢驗中,9例確診家人分別居住在五股區7例及泰山區2例,其中泰山區2例個案,經中央研判爲母子垂直感染,母親是分娩後因接觸者採檢確診,新生兒則於4天后出現發燒,就醫後快篩陽性通報確診,目前該新生兒仍有發燒,住院治療中。
王美華提醒,保護孕婦及新生兒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並落實防蚊措施,新生兒建議可以穿着淺色長袖衣褲、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等進行防蚊,另外應定期清除住家周遭積水容器避免養蚊,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如出現發燒、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等疑似症狀,要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活動史。